新谱或创谱的成谱年代,皆在谱序中得到反映。故对序文的年代(朝代)与撰文者的身份头衔(职位、职称、学位),及其古代籍贯(地名)等是否符合史实;该序文是独创原文,还是移花接木式的,或经人修改过的,甚至是伪托的假货等情况,务必考证澄清。
3、谱序和谱系(主要是世系)是否一致世系是宗谱最重要的内容,检查序文所述族源与始迁祖的关系、从何地迁到何地的过程、迁徙原因等情况,是否清晰明白,还是含糊搪塞一带而过,是检验序谱合一与否的首要一环。序谱合者,是真货;反之,则可称冒牌货。还要检查世系主要人物的姓名、头衔和籍贯等是否符合史实。
4、无序文的谱牒,既不符规范,也不合基本要求,存疑不可信;只见挂线图(表),而无人物生卒年月和事迹相对应的文字记载的谱,不可信;祖源不明的谱和迄至明代中叶甚或清初,在查考最早家谱无着落情况下匆促创编的谱(占相当比例),不可尽信;既无序文又无文字记述的谱,更难置信。
5、牢牢把握住年代、朝代、血缘世序三关不松手这三关,是互为制约的关系。如考某谱世系排列次序的正确与否,就要看其年代、朝代、世序三者对应关系是否合理或基本合理,三者对应合理,则正确;反之,则完全错误或基本错误。
6、抓住三十年为一世(《说文解字》)这个年限准则。世系中若超过两世(两代)以上均相差50年以上或不到20年者,必有蹊跷,这就要花大力气考证,以确定该谱的真实性了。
7、掌握创谱年代距始迁祖入迁之年的年差规律族人刚迁徙到某地定居时,以立足于生活稳定为主,是不会考虑修谱的。一般情况下,只有当族人繁衍五代或五代以上百年以后,并有人取得一定的业绩时,才会考虑建宗祠和编修家谱。所以,始迁祖一代是不可能修谱的,迁徙当年更不可能修谱。
总之,年代久远且规范可信的家谱,其价值就高;虽年代久但不可靠、不可信者,当无价值。故价值之高低,全在谱牒真伪与规范可信度之高低。而且这种价值和可信度,往往取决于文字谱的序文真伪和世系次序正确与否还有如世系中常见的攀附盛名或自行遵奉心理现象导致的错接祖源或祖孙次序错乱等等情况,亦应及时识别考辨后加以修正,千万不可掉以轻心。